山水茶道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安化。
它是中俄萬里茶道的起點;它是一個被山水賦魅的世界;它是野性與優(yōu)雅兼具的“異域”;它也是生命力蓬勃的中國。
↑高山云霧有好茶。圖/黃鶯
人在山邊,便成了“仙”。大梅山劃下一片靈動的空間,滋養(yǎng)著安化的文脈悠長。人在水邊,便有了清夢。資水流出一片詩意的區(qū)域,孕育了安化的東方氣韻。在這山水人間,堆疊出生活的閑適。尋常巷陌里,黑茶醇香。曲水環(huán)繞處,百姓安詳。
山、水、茶、道,見宏大,見微茫,見天地,見人間,這就是安化。山,是凝固的歷史;水,是流動的時間;茶,是絕塵的煙火;道,是入世的遠方。
世間浮華,終歸樸素。在安化,一個“安”字便道盡了中國人的達觀。低調(diào)的安化,似云如鶴,也像一味解藥,置身自然的山水,望見心中的山水,療愈靈魂的曲折。
翩翩,是中國人心頭的浪漫意象,是獨屬于中國人的瀟灑。因為偏愛,我們從安化開始。跟著我們走讀安化,你將看到最瀟灑的中國,還生活以翩翩。
安化,因水而“安”
1835年冬,道光在養(yǎng)心殿多次召見陶澍。其中一次,道光聽說陶澍想請假回家掃墓,順便問了句:“家在何處?”
“我家在資水之濱,系山鄉(xiāng)僻壤之地!碧珍鸬。
“資水在湖南嗎?它長寬多少?水量如何?是春夏有水,秋冬干涸嗎?”從道光連續(xù)拋出的疑問可知,他對資水幾無了解但又充滿好奇。
↑萬里茶道起點,安化洞市鷂子尖。圖/戴愛玲
“資水發(fā)源于廣西都梁,流入湖南的城步、新寧至武岡,向北到邵陽,沿河有支流夫水、邵水、云泉水流入。向西過新化,有白洋等溪水流入。流經(jīng)安化容納十多條溪水,到我家門口,南合洢水,北合善溪,至益陽境內(nèi)又有泗里河、桃花江、蘭溪等十多條溪水流入,分兩支流入洞庭湖……資水全長一千八百里,江面寬二三里不等,四季有水,可通舟楫!
眾多溪水,在陶澍簡略的回答里注入資江。人們喜歡追溯江河的源頭,陶澍時代資江的源頭是都梁,今天我們認為資江有左右二源,左源赧水發(fā)源于城步苗族自治縣北青山,右源夫夷水發(fā)源于廣西資源縣越城嶺。左右逢源的資江從西南的山間迤邐而來,一路接納了無數(shù)溪流,陶澍向道光所提及的,只是其中小部分,更多的溪流,它們?nèi)找贡剂鳎瑓s難見經(jīng)傳。
↑金秋稻米香。圖/戴愛玲
陶澍是安化人。人們一提及安化,無論從它的古稱“梅山”,還是從它現(xiàn)在全世界皆知的特產(chǎn)黑茶,都容易在第一時間聯(lián)想到綿綿群山。確實,安化境內(nèi)群山起伏,嶺谷相間,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57座,山地面積4052.5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81.9%,是典型的山區(qū)縣。就連它的縣城,也是建在狹長的峽谷間。
安化多山,但讓安化真正“安”下來的,卻是水。人類文明的第一行腳印,是踩在濕漉漉的河邊的。通過逐水而居,原始人獲得了一種簡樸而充滿希望的生活和初級生產(chǎn)方式,并對河流產(chǎn)生了親和與依賴。沒有水,就難以讓較多人安居下來。
↑安化江南鎮(zhèn)思賢橋。圖/蔣新
河流的改道和沖擊一般會制造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盆地。資江也不例外。在安化的上游,有新寧盆地、武岡盆地、洞口盆地、邵陽盆地、新化盆地等;安化下游,馬跡塘以下河谷開闊,兩岸地形低緩了下來,到益陽后其沖積平原更是和肥沃的濱湖平原連成一片;唯獨安化所在的資江中游區(qū)域,山多且相互逼近,如果不是資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不斷沖擊,湘中的這片區(qū)域難以有人群落腳之地,更難以形成村落和城鎮(zhèn)。
資江:隱秘的文明通道
資江穿安化城而過,像從中國古典意境里舞出的一條水袖,昔日的漁歌和船夫的號子消逝在煙波深處,沿途留下的青綠,歷久彌新。有人說安化是中國最美縣城,因水而名。
安化到底有多少條溪?
1993年的《安化縣志》的“自然環(huán)境”篇中的數(shù)據(jù),長5公里以上、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水,就多達170條。
↑茶香花海。供圖/安化縣委宣傳部
這170條溪,都注入資江。有意思的是,盡管有一重又一重的山護著一條條溪入資江,但仍有調(diào)皮的山溪在一重重山間覓得一條道路,叛逃到了其他流域。
湄江溪就是其中之一,這條發(fā)源于安化高明鄉(xiāng)的小溪,在流經(jīng)了驛頭鋪和青山?jīng)_后,去了漣源,并最終流入漣水,漣水流入湘江。另一條溪是管坪溪,管坪溪是馬路鎮(zhèn)七條溪水中的一條,別的溪,最終流入的是資江,而它,獨辟蹊徑,經(jīng)桃源的西安匯入沅江。
湘資沅澧四水,安化一縣占了三水,全省122個縣(市、區(qū))里別無二家。湘、資、沅三水中,唱主角的,自然是統(tǒng)領了絕大多數(shù)溪水的資江。撰文/本報記者劉建勇
洢溪柳溪,溪水名字都很美
資江安化段,最長的那條支流叫洢溪。全長87公里的洢溪發(fā)源于安化東南的樂安鎮(zhèn)祝豐村與新化交界的山溪界,這里是雪峰山山脈的末端,流經(jīng)浮青鋪、樂安橋后,到達安化的老縣城梅城,出梅城后繼續(xù)蛇行向東北,最終在流經(jīng)陶澍老家所在的小淹鎮(zhèn)后在敷溪口注入資江。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洢溪尚能通航,“可以通三噸的木船到仙溪鎮(zhèn)。”現(xiàn)在正在撰寫小淹鎮(zhèn)志的退休干部陳超群介紹。
歷史上曾和洢溪共享“洢”這個字的,是河南現(xiàn)在稱為伊河的那條河流。伊河是洛河的支流。伊洛之神在先秦神話中,是司掌愛情的女神!皼ァ北荒脕砻鹘(jīng)陶澍家門口的這條河流,不知是何時,也不知命名者是出于什么心思,但能夠肯定的是,命名者一定是被這條河流的美所折服,才用了這個一看或一聽就能夠生出很多美好想象的字去命名。
洢溪之外,安化還有很多溪水單從名字來看就不禁向往。例如,和美好植物相關的,荷溪、櫻桃溪、柘溪、柳溪、桃李溪、荊竹溪等;和靈獸相關的,如虎嘯溪、龍棲溪、羊公溪、土龍溪等;和地形、地質(zhì)相關的,黃泥溪、白沙溪、紅沙溪、窯巖溪、楊石溪等;和曾經(jīng)長期居住的人家有關的,如唐家溪、王家溪、周家溪、胡家溪等;寄托了理想與情感的,善溪、思賢溪……
一條條溪水,你還沒到達,就會因它的名字而想象出詩情畫意。走到近前,它們或清亮,或氤氳,或溫婉,或激越,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一條條溪水讓安化通江達海
1835年冬,道光在聽了陶澍對資江接納了諸多溪流的描述后,有了質(zhì)疑:“如此說來資水乃是大江,你既住在江濱,為何又稱‘山鄉(xiāng)僻壤’呢?”
陶澍解釋,主要是因為交通閉塞,很少達官貴人路過。以達官貴人是否經(jīng)常路過為考量標準,安化確屬山鄉(xiāng)僻壤,但如果從經(jīng)濟上考量,安化卻未必。尤其從交通上考量,陶澍所處的水運為主的那個時代,眾多溪水的存在,讓群山環(huán)繞、看起來閉塞的安化,實際上與周邊有著密切的連接。一條條溪水便是一條條通道,而最大的那條通道,則通江達海。
群山奠定了安化的基礎格局,但靈動的大小溪水讓安化的格局有了更遠、更縱深、也更廣闊的外延。
安化置縣較晚,北宋熙寧五年(1072)才開梅山置縣,第二年敕名安化!鞍不奔础皻w安德化”,希望生活在“梅山蠻地”上的土著能夠聽朝廷命、服從管轄。
歷史上,中央政權(quán)對“梅山蠻地”的征伐由來已久。史載東漢初馬援征“五溪”(指湘、鄂、黔、川等省邊界的雄溪、口溪、酉溪、沅溪、辰溪),沿資江至馬轡市登岸、屯兵奎溪坪。宋推官吳居厚在《梅山十絕句》中有“可憐馬援窮兵力,銅柱空標在五溪”之句?杭丛诎不目(zhèn)。
看似安化土著對朝廷的“歸順”,是多年征伐與反抗的結(jié)果,實際上,這是大勢所歸,在政治、軍事發(fā)揮效力之前,經(jīng)濟上的頻繁交易已經(jīng)將安化的群山萬壑和中國各地聯(lián)系了起來。
一個鐵證是,早在唐末,安徽巢縣任縣令的楊曄,寫了本《膳夫經(jīng)手錄》,書中提到了“渠江薄片茶”,渠江流經(jīng)今日安化、新化和溆浦三縣交界之地,最終在安化縣的渠江鎮(zhèn)附近匯入資江。稍晚時候,五代的毛文錫在《茶譜》中再次提到了渠江和渠江的茶,“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鄉(xiāng)人每年采擷不過十六七斤。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
茶是安化最早見諸經(jīng)傳的物產(chǎn),事實上,茶之外,安化的竹子、桐油、棕片、木材、中藥材等也早早順著一條條溪水出了山、出了安化,過洞庭,入長江,或經(jīng)漢口北上襄陽乃至中國西北地區(qū),或經(jīng)漢口順長江出海。民國30年(1941)省建設廳《查勘資水報告》稱:“資水流域物產(chǎn)之饒,利源之富,可謂他水之冠!边@里的資水流域,自然包括資水斜著穿過的安化。
“排古佬”的身影已走遠
資江上的船工,后人講起他們時,一概稱為“排古佬”。實際上,“排古佬”應該寫成“排鼓佬”,昔日放排要打鼓。打鼓是鼓氣,資江多險灘,水上討生活的船工是和命運、和自然抗爭,像打仗一樣,需要用鼓點來振奮士氣。最初,排鼓佬指的是排上負責擊鼓的那個,他是排上的靈魂人物、總指揮,排上撐篙的船工只能稱排客或篙手!吧嵯卵馕刽~肚,折落骨頭再撐船!笔菬o數(shù)排古佬的冒險換來了資江兩岸乃至梅山深處人們的安居樂業(yè)。行走今日資江沿岸各商鎮(zhèn),繁華勝過往昔,排古佬的身影雖已走遠,但他們的傳說仍在。
資江兩岸,安化和桃江都盛產(chǎn)竹。桃江的竹多加工成竹制品再外銷,而安化的竹,則多以原竹外銷。山民在山上砍了竹子,順山勢把竹子溜至山麓小溪邊,再單根流送至較大一點的溪,這叫“趕羊”!摆s羊”到大溪邊的竹木,在其底部打眼,再數(shù)根至十來根為一組。橫穿木棒加篾纜扎成把子或排筏,趁春水放送至河邊設的收購點,名曰“放把子”。設在資江河邊的收購點將“放把子”放下來的扎成吃水淺、駕駛方便的連排,連排到益陽再做成叫“車排”的大排,車排再下運至漢口。
竹子這樣的運輸方法,全國略同,安化的一個發(fā)明是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了“火排子”:用直徑約20厘米的楠竹,將其表面的青皮削去,尾梢用火烤黃后彎成弧形,集10根左右加工后的楠竹,編扎成長方形梯形排塊,上下兩層,中間用方木架支撐,下層浮水,上層載物、坐人。
整塊火排子吃水深度2—3寸,載運量1000斤左右,因能就地取材,制作簡便,操作靈活,又能載物坐人,備受資江及其支流溪水兩岸的茶商、茶農(nóng)喜歡。安化東南部的洞市,還有老人記得,水運還未完全被陸路運輸替代的民國年間,僅洞市就有火排子300余張。
隨著后來船舶航業(yè)的發(fā)展和我國木船打造技術(shù)傳入安化,下益陽入洞庭遠距離的運輸多改用毛板船和木帆船。民國25年(1936年),安化縣政府建設科曾對縣內(nèi)船舶進行編查、登記、丈量、發(fā)證。據(jù)當時統(tǒng)計,縣內(nèi)資水水系具有帆船806艘(載重106萬擔)。
毛板船其實比火排子先進不了多少,這種船系用鐵釘將近似原木的木板釘成扁平肚大的一次性船舶,縫隙用石灰、麻絲、桐油混合物填充。安化資江段的毛板船,如果是上游新化等地來的,多是運煤的,煤未裝滿,則在安化裝上黑茶;如果是安化本地的,船上的貨物多是茶或炭,“上半年是茶,下半年是木炭”。
毛板船船上一般至少有船工10余人,在農(nóng)歷二月漲桃花水到五月漲龍船水時開船,順資水而下,沿洞庭湖入長江,抵達漢口,賣掉船上的煤、茶葉和其它貨物,拆散毛板船,把船板當木板賣掉,人員輕裝返回。
外來文化逆資江而上深入梅山深處
漫長的水運時代,資江安化段沿線的東坪、黃沙坪、唐家觀、江南、小淹等地因是貨物集散地而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商鎮(zhèn),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仍遺留著不少舊時的痕跡和傳說。
江南鎮(zhèn)愛養(yǎng)蘭花、年近七旬的王躍云熱衷于從時間的長河中打撈本土歷史,“安化黑茶像城墻,益陽大米用船裝”,這是王躍云小時候曾聽到的一句“老話”。王躍云記憶中的這句“老話”還有另一個版本,“益陽米,湘潭糖,江南的茶包像城墻”。這兩個版本的“老話”,說的都是安化的糧食不能自給,一艘艘船把壘起來像城墻一樣的黑茶運走,回來的時候一船船裝滿的,是益陽的大米、湘潭的糖。
雖然現(xiàn)在江南鎮(zhèn)僅存良公碼頭、五福宮碼頭、江南大碼頭,但王躍云根據(jù)自己和更年長老人的記憶,統(tǒng)計出還有萬壽宮碼頭、陳家碼頭、朱家碼頭、庵堂碼頭等另外十一家碼頭。江南鎮(zhèn)在1950年代初還有十四家碼頭,其中五福宮碼頭一直用到上世紀80年代末!拔甯m碼頭和漢口的安化碼頭一模一樣!蓖踯S云說。
唐家觀、東坪、黃沙坪、小淹等港埠也是如此。逆資江而上、登陸各個碼頭的,除了各地的物產(chǎn),還有各地的文化,它們有意無意地和安化土生土長的梅山文化碰撞和交融,讓群山包圍的這塊區(qū)域不但不保守,還有著令人刮目的開放與多元兼容性。
步步江山,60公里絕美雪峰湖可乘舟
中青旅安化風情營業(yè)部的導游夏艷紅經(jīng)常帶團出游。她帶著安化的團去郴州的東江湖和小東江,到了后,聽到團里的人一片抱怨:大老遠跑來看這個,還不如在大壩坐船去平口打一轉(zhuǎn)。帶團去三峽,也有人覺得吃虧:大壩坐船去平口,風景也差不多。帶團去千島湖,也還是有人覺得不值:我們的大壩里不是也有千島湖嗎?
↑綠水青山。供圖/安化縣委宣傳部
曾經(jīng)險灘相連
1920年農(nóng)歷三月,小淹鎮(zhèn)退休干部陳超群的曾祖父在今黑茶博物館所在的黃沙坪裝了三噸茶準備運往益陽,沒行多遠,便在濱王灘翻船了,不僅三噸茶打了水漂,船上的23個人也沒救上一個,從此家道中落。
濱王灘并不是資江安化段最險的灘,資江安化段最險的灘是大汴灘。大汴灘在資江南岸的百福村和北岸的楊石村之間。舊時,外地船只過大汴灘,都要請當?shù)氐亩晒に瓦^灘。上世紀70年代,陳超群工作的安化木材公司放排,都要請北岸楊石村的人送灘。陳超群記得,楊石村有個10人左右的運排組,送一次灘,每人得一塊錢。這錢不直接落個人口袋,要先交公,村里再給參與送灘的人記相應工分。
“大汴灘人不作田,只望河里打爛船!蔽魰r,安化曾有這么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是說上游的船載著貨物下來了,大汴灘兩岸的人根據(jù)船在江中的位置,能夠很準確地判斷船會撞上哪塊暗礁,早早就準備打撈船撞翻或撞爛后落到江里的貨物,除非過灘前就請了當?shù)囟晒ぁ?/p>
渡工熟悉河道,知道礁石藏在哪塊水面下,接了送灘的活,會小心護著船只避過那些礁石。一般是大汴灘前接船,把船只送過三公里外的小汴灘再下船。過去,在大汴灘和小汴灘撞上礁石的多是來自新化的毛板船,新化人格外逞強一些。
資江流域的船工纖夫流傳著一首《資水灘歌》,歌中的“大兵灘里斗子石,高山園里把愿還”,大兵灘即大汴灘。
1835年冬,道光在向陶澍打聽其家鄉(xiāng)山水風光的那次談話中,陶澍提到的印心石,也是資江的一塊礁石。陶澍是這么向道光描述印心石及其所在環(huán)境的:“資水流經(jīng)家門處,兩岸石壁屹立,如大門一樣,下有石門潭,河水清瑩透徹,深幾十丈,一塊很方正的大石,形如方印,從水中突出,故稱印心石。我家在印心石之北的上游約三里的地方……”無論從陶澍的描述,還是去實地現(xiàn)場察看,石門潭其實也是一個險灘。
“天下山河不平凡,千里資江幾多灘。水過灘頭聲聲急,船到江心步步難……”資江流域的船工把江中的灘唱進了歌里。1962年出版的《湖南省志》第二卷《地理志》資水章節(jié)中也提到了資江中的險灘:“潤溪至柘溪為長達60公里的峽谷,峽谷中險灘相連……”資江灘多,行船難。但再難,也攔不住對財富和更廣闊天地的向往。所以,《資江灘歌》傳唱的年代,在安化流傳的還有這么一首歌:新打大船往漢劃,兩邊的姑姐喊吃茶……
抗戰(zhàn)時期,多灘的這條河道,成為了一條極其重要的生命線。據(jù)湖南建設廳民國三十年(1941)《查勘資水報告》所記載,“長寶公路、湘黔鐵路兩大運輸線破壞極多,其賴以濟軍運而便民用者,惟此水耳。”
柘溪水電站:湖南的紅寶石
1946年,湖南省政府組設的“沅資流域規(guī)劃發(fā)展委員會”,在專家們的建議下,制定了一個《資水流域規(guī)劃發(fā)展方案》,初期工程以“改良邵陽至益陽航道為主,同時推進灌溉、發(fā)電附之”。方案中有計劃在資江益陽至柘溪段,取疏、炸與導治結(jié)合方法,保障航道安全;同時計劃在柘溪等五地設壩。這個計劃,“以經(jīng)費支拙,致未能按步實施”。
↑柘溪水庫。圖/劉昭球
1948年10月,包括安化在內(nèi)的資江中游各縣自組“資江疏浚委員會”,在益陽設辦事處,向船商、船民征款,購備鋼釬、火藥、雷管等器材,成立工程隊,擬炸除大汴灘、小汴灘在內(nèi)的灘巖礁,也因為籌款不足,計劃未能實施。
資江的水相對變得聽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1950年到1953年,才成立不久的湖南省水利局就在枯水季節(jié)炸掉包括安化段在內(nèi)的資江干流中的礁石2.3061萬立方米。1956年,常德專署在安化小淹鎮(zhèn)專門設立了一個“資水整治委員會工程處”,負責新化瑯塘到益陽223公里的航道整治工作。這個航道,有相當一部分在安化。整治工作從7月份做起,到12月中旬遇上大雪冰凍才停止。
這是資江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治,干線上下共整治了136灘,炸礁近5萬立方米。不過,因為技術(shù)不到位,事后檢測,有106處未達到整治標準。接下來的兩年對未達標處進行“維修補火”,資江干流枯水期的最小水深比整治前增加了0.1到0.6米,安化段的柘溪到小淹,在中洪水期可通行機動船,帆船枯水載量增加了四成。
資江段最大的工程是1958年啟動的柘溪水電站的建設,1962年,柘溪電站建成蓄水。建壩處是“V”形河谷,兩岸陡峭,水面寬90~110m,巖層走向與河流近于垂直,基巖為微變質(zhì)的前震旦系細砂巖與長石石英砂巖,并夾有板巖。建成后的大壩總長330m。1962年,柘溪水電站建成,年發(fā)電量23.2億度,是此前全省發(fā)電量總和的10倍。安化的水為湖南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柘溪水電站也因此被稱為湖南“紅寶石”。
柘溪水電站建成后,潤溪至柘溪原先險灘相連的60公里峽谷變成平湖,兩岸層巒疊嶂,山崖對峙,船行其間,原先膽戰(zhàn)心驚無暇也無心觀看的風景,終于可以坐下來細細品賞了。
搭客船游雪峰湖,60公里風景慢慢看
柘溪庫區(qū)的主體,現(xiàn)在已掛了多塊景區(qū)的牌。其中國字牌的就有兩個:雪峰湖國家地質(zhì)公園和雪峰湖國家濕地公園。其他根據(jù)區(qū)域不同,分別被辟為柘溪風景區(qū)、柘溪國家森林公園、龍泉洞風景區(qū)、六步溪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和九龍池風景區(qū)等景區(qū)。
在公共汽車遍布城鄉(xiāng)的今天,很難想象,大家印象中是山區(qū)縣的安化竟然存在水上的公共交通。一共有20艘客船航行在柘溪庫區(qū),最遠距離是柘溪大壩到平口鎮(zhèn),從早上7點到下午3點10分,一共有六班船對開。此外,柘溪到古樓有三班;柘溪到十八渡有兩班,柘溪到南金也是兩班;柘溪到城坪和桃子沖每天也各有一班。
平口是安化的大鎮(zhèn),與新化的瑯塘僅一街之隔。在柘溪水庫建成之前,平口便是資江安化段的一個較大的商鎮(zhèn)。商鎮(zhèn)依托潤溪、平溪和資江而興,鎮(zhèn)上的三個產(chǎn)業(yè),一是掛梁鉤,“梁鉤”指的是秤,掛梁鉤指的是茶葉收購點,“一個點一桿秤”,民國時平口有三十幾家掛梁鉤;其次是鐵業(yè)加工,“鐵業(yè)加工需要煤和鐵,船把煤和鐵運到平口碼頭”;第三個產(chǎn)業(yè)是陶器,陶器也是伴水而生。
曾在平口鎮(zhèn)政府工作過的陳立新老人,他家的“掛梁鉤”叫“阜康”。他沒見過他家的茶行,也沒見過鐵業(yè)加工最繁盛的時期,但他在柘溪水庫之前,見過資江邊堆起的數(shù)十米深的廢鐵屑。
平口鎮(zhèn)原來就繁華,湘黔鐵路在此經(jīng)過并設立車站后,平口鎮(zhèn)更是如虎添翼。后來平口站改叫安化站,常有下游的人搭了船到平口搭乘火車。平口集市上售賣的商品,除了本地產(chǎn)的,多是火車拉來的,比安化其他物流靠汽車和船運的地方都便宜不少,因此,下游乃至安化縣城東坪搭船過來趕集的人也很多。
從東坪去平口坐火車或是趕集,最好的方式不是自駕或乘坐公共汽車,而是先到離東坪僅10公里的大壩——安化人習慣稱柘溪水電站為大壩,再從大壩乘客船。乘船和開車、搭車去平口的時間差不多,都要3個小時左右。但,船行在現(xiàn)在改叫雪峰湖的柘溪庫區(qū)上,看到的風光不知要多多少、更不知要好多少。
外地人游雪峰湖,夏艷紅的建議是春秋兩季去。春天宜在4月份,沿線有桃花、有桐花、有橘子花,更有一簇簇的映山紅;秋天最好是在10月下旬到12月,沿線的橘子一片片紅通通,更有鵝掌揪、銀杏、紅楓等彩葉樹亮出它們最美麗的色彩。
其實,夏冬兩季去也挺合適。夏天的湖面有享不盡的涼風;冬天則只宜在下雪天去,銀裝素裹的群山更顯靜謐和神秘,如遇有人垂釣,古典的詩意就更是讓人穿越到了柳宗元的詩中。
如此說來,安化人,尤其是經(jīng)常要往來于大壩和平口之間的安化人,是很讓人羨慕的,客船單程只要40塊錢,不要門票費,便可賞上60公里的風景。尤讓人叫絕的是,這些風景先是遠觀,隨著客船的航行,慢慢拉近,再拉近,覺得還看不過癮,可以回過頭從另一個角度再慢慢拉遠了看。湖湘地理君就這么看過。這么看了還不過癮,再坐上返程的船,天光和角度都已不同,那些景色又有了不同的樣子。其實,不看風光,看或近或遠的一戶戶人家,也挺有意思,幾乎一戶人家一個長長臺階的碼頭,碼頭下面大多系了一葉小舟。遇到同船的人下船,登上通往自家的碼頭,那個背影也是染上了詩意的。
(來源:瀟湘晨報 撰文/記者 劉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