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絕美梵凈山申遺成功!貴州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數(shù)量排名全國第一!》 來源:新華社 人民日報 微視江口 北京時間2018年7月2日16:35左右,在波斯灣西岸巴林王國首都麥納麥召開的第42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銅仁梵凈山獲表決通過,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3處世界遺產(chǎn)、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chǎn),是貴州省繼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后的第4處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 ≈链,貴州成為我國世界自然遺產(chǎn)數(shù)量最多的省份。 梵凈山 梵凈山是武陵山脈主峰,方圓700多平方千米范圍內(nèi),保留著自全新世和第四紀冰期以來的重要生態(tài)過程,有著明顯的植被垂直光譜和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和功能,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繁衍著野生植物和動物7154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紅色名錄植物49種、動物35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7種、動物38種,是亞熱帶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棲息地。1984年成功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86年成為聯(lián)合國人與生物圈網(wǎng)成員。 為什么選擇貴州梵凈山? 看下面 ↓↓↓ 第42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認為,梵凈山是珍稀瀕危動植物珍貴的棲息地,古老孑遺植物的避難所,特有動植物分化發(fā)育的重要場所,黔金絲猴和梵凈山冷杉在地球上的唯一棲息地,水青岡林在亞洲重要的保護地,符合世界遺產(chǎn)第十條標準,理應(yīng)成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新成員。 梵凈山, 可不止一種美。 看看下面這十三種美, 哪一個最讓你沉醉?壹一座彌勒道場,山名來歷與佛教歷史。 梵凈山稱“彌勒道場”由來已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當?shù)夭簧俜街緦<遥檎夜沤袷芳,實地蹋勘考察,尋訪民間傳說,確證梵凈山宋元時代即為梵天凈土,明代初年已成彌勒道場。貳分兩水,烏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分水嶺。 《水經(jīng)注》云:“沅水又經(jīng)辰陽縣南,東合辰水,水出三山谷!辟F州河流主要有牛欄江橫江水系、烏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沅江水系、南盤江水系、北盤江水系、紅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八大水系。梵凈山地處正為烏江水系與沅江水系分水嶺處。叁原名三谷山,地處三縣之界。 梵凈山原名“三山谷”,位于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它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亙于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qū))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肆四大皇庵,護國寺、壩梅寺…… 壩梅寺由于地理條件優(yōu)越,梵凈山歷代高僧性佛天恒、敏樹如相、天隱道崇、密空、證黨修禪、月盛全禪、月意參禪、松青、應(yīng)方等大禪師曾住錫圓寂于此。壩梅寺計有六面三層六角攢尖頂式和尚石墓塔13座,碑碣三方,異1966年破四舊時大多被搗毀,現(xiàn)僅存月意禪師、密空和尚和嚴興和尚墓塔3座。伍五大佛教道場之一 天下名山僧占多,梵凈山自古就被佛家辟為“彌勒道場”。與五臺山的“文殊道場”,峨眉山的“普賢道場”,九華山的“地藏道場”,普陀山的“觀音道場”四大名山共昭日月,齊名天下。陸地球陸(諧音)寶石。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凈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也使梵凈山成為一個原始古樸的生態(tài)王國。梵凈山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并孑遺著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種。柒七千八百九十六節(jié)臺階,萬步云梯” 江口上梵凈山的必經(jīng)之路,起于魚坳,共有7000多級石階。云霧之中,石階或直抵云宵,或蜿蜒遠去……捌八條大河,山分九脈,形成八條大河。 山分九脈,以前也叫做“九龍山”,山下形成了八條大河,也孕育了梵凈山附近的流域文化。玖九皇妃傳奇,佛教與歷史皇家的淵源。 明萬歷年間,神宗皇帝朱翊第九個妃子(人稱九皇娘)因避禍攜皇子從京城來到梵凈山削發(fā)為尼。她在修行期間,濟困扶危,愛老憐幼,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修成正果,“肉身成圣,白日飛升”,至今在梵凈山下的江口人民中仍流傳著她的許多傳說故事。拾十絕景觀,怪石、奇樹、天觀、云海…… 怪石、奇樹、天風、云海、妙泉、異獸、珍禽、佛光、雪景、高路。構(gòu)成了梵凈山的“十絕景觀”。佰百米孤峰,紅云金頂拔地而起。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鏈接,兩遍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晨間紅云瑞氣常饒四周,人稱紅云金頂。仟千年圣跡,距今逾千年,歷史悠久。 梵凈山是西南地區(qū)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傳入梵凈山,距今逾千年,歷史之悠久。到明萬歷年間,梵凈山因“有古佛道場”而被稱為“古跡名山”。萬萬卷書、萬米睡佛,神奇的自然景觀。 梵凈山臥佛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該佛呈現(xiàn)北東至西南走向,以一組雄偉的造山之勢,莽莽起伏,蜿蜒數(shù)里,仰臥,盡顯其真佛之身。 |